本文目录一览:
- 1、草莓根线虫病危害大,该如何防治?
- 2、农民种植蔬菜,生长期防治线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3、请问根线虫如何防治
- 4、这是花盆里的,是什么虫子?该怎么防治,在线急等
- 5、柑橘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草莓根线虫病危害大,该如何防治?
1、草莓受茎线虫为害后,产量明显降低。防治方法:①选择无病区育苗,不从被害母株上集匍匐茎苗栽植,从外地引苗要严格实施检疫。②栽前在7~8月的高温季节用太阳能处理土壤。
2、成虫为细纺锤形的小虫,体长只有0.3~5毫米,一般肉眼不易看见,可借助显微镜观察。成虫主要在土壤中,靠土壤传播,因此长期连作为害严重。根线虫除土壤传播外,也靠秧苗传播。草莓线虫还是病毒传播的媒介。
3、.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 首先要保护好自然天敌,减少广谱性杀虫剂的使用量,或在不影响天敌活动的情况下用药;其次,可人工释放天敌,如在设施栽培中,可适时释放七星瓢虫的蛹、成虫,防治蚜虫等害虫。
4、在育苗期间加强防治。要选用科研部门提供的不带有虫源的原种苗扩繁种苗,不在重茬地繁殖。在栽植前将原种苗用35℃温水浸泡10分钟再用45℃温水浸泡10分钟,定值时用90%敌百虫晶体300倍液浸根。生产田防治。
5、线虫是肉眼不易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该虫对草莓的一生都有危害,开花前后危害症状最明显。传播一是靠秧苗,二是靠土壤。草莓线虫分为芽线虫和根线虫,草莓线虫还是病毒传播的媒介。
6、该虫对草莓的一生都有危害,开花前后危害症状最明显。传播一是靠秧苗,二是靠土壤。草莓线虫分为芽线虫和根线虫,草莓线虫还是病毒传播的媒介。防治方法:⑴清除病株,线虫的传播主要靠被害母株及匍匐茎,一起拔除,消灭病原。
农民种植蔬菜,生长期防治线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不过这里种植户需要注意用过土壤熏蒸剂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大部分被杀死,我们需要在熏蒸土壤后辅以生物肥的施用,这样才利于下一茬瓜果蔬菜的正常生长。
深翻土壤 因为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3—10厘米的表层土壤内,所以将表土翻至25厘米以下,可减轻虫害发生。
应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但我国目前在主要蔬菜作物中缺乏抗病品种,特别是黄瓜应先引进,再自已选育。选育抗线虫品种在技术上比较困难,必须做远缘杂交和多次回交改良,是-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轮作。
防治根结线虫的主要措施是: 合理轮作。用溴甲烷和石灰氮封闭消毒土壤,杀灭土壤根结线虫。根结线虫对渍水的恐惧可以利用根结线虫对渍水的恐惧来减少根结线虫的侵害和繁殖。药物管制。
根据多年经验,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一是捂棚高温闷杀,由于蔬菜线虫不耐高温,一般土温55℃高温持续10分钟以上,就可被杀死。因此可以在高温时封闭大棚,达到60~70℃杀死线虫。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播种前用药消毒土壤,防止线虫过早侵入土壤和根部。3%米乐尔颗粒剂是目前防治线虫病有效药,每次每667平方米用药量必须在5kg左右,才能有效地控制线虫的危害。
请问根线虫如何防治
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1)轮作:实行3—4年的轮作,最好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翻地:秋季或冬初进行深翻地,可消灭部分越冬害虫。(3)育苗:在无病土壤育苗,有条件时可用无土育苗,防止秧苗带虫。
用物理植保技术可以有效预防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其中根结线虫病可用土壤电消毒法或土壤电处理技术进行防治。
(2)防治措施:①合理轮作。辣椒轮作3年以上,最好是进行水旱轮作。重病地块可改种葱、蒜类蔬菜。②实行深耕。根结线虫一般在浅土层中活动,深耕可减少根结线虫的危害。通常需要深耕25厘米以上。
这是花盆里的,是什么虫子?该怎么防治,在线急等
花盆里常见的黑色小飞虫,是尖眼蕈蚊,也就是俗称的小黑飞。幼虫以土壤中的真菌藻类为食,后期也啃食植物根部和多汁叶片。盆土肥沃、含有未经腐熟的有机物、长期湿润,是滋生尖眼蕈蚊的主要原因。
花盆里出现的白色小虫可能是虱,这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伤害。虱是一种粉虱,它们的危害包括直接吮吸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同时传播各种病毒害。
根据描述,花盆里长的白色小虫子很可能是虱。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害虫,通常在室内盆栽中繁衍生息。
花盆里跑得很快的很小很小的小白虫可能是蚧虫。消灭蚧虫的方法有: 直接更换盆土:在季节适宜时进行,倒出栽种的泥土,清洗一遍花卉的根系,使用新的泥土栽种上。如果没有新的泥土,原来的泥土需要高温处理后才使用。
柑橘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苗期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25%甲霜灵可溼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7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间隔10天连续防治2~3次。另外,发病初期可用绿亨1号3000~4000倍液灌根。
症状:根结线虫病在长江流域以南普遍发生,北方保护地育苗栽培发生较重。主要发生在根部的须根和侧根上,受害根部肿起,形成不规则瘤状物,初为白色,后呈黄褐色至黑褐色。
科学使用激素:在果实转色期适量喷施芸苔素和吡唑醚菌酯,0.01%芸苔素内酯40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叶面喷雾。适时摘:成熟后适时摘有利于保证果实品质,同时减少浮皮症状的发生。
【发病规律】高温、多湿、伤口多有利于该病发生。果蒂干枯、脱落或蒂部受伤容易发病。发病和果实腐烂的最适温度为27~30℃,5~8℃不易腐烂。【防治方法】①嫩梢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