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要用更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融资。
“目前阶段动员资金有比较大困难,”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30日谈及“债务陷阱”问题时称。
表示,目前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基建等项目出现一定的融资困难,这跟发达国家的财政紧张有一定关系。他表示,未来这些项目的融资需要更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实现。
“有些项目比如铁路,可能当地有民粹主义倾向,票价定价特别低,涨价不行,结果原来回收不能够实现。而有些项目在开始实施后成本比原来大幅提升。”如此解释部分项目无法偿还贷款的原因。
表示,目前阶段发达国家动员资金有比较大困难,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西方国家普遍在金融危机后财政都比较紧张,自身债务比例大幅提高。过去欧盟国家财政赤字要求不超过3%,现在普遍都超过了,有些国家高出很多,再拿出财政性资金支持这种发展中国家项目,不见得前景光明。
从中国来看,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面,疫情后比高峰时期2017年,相比数量有所下降,这也跟中国的财政状况有关系。表示,中国国民储蓄率较高,疫情后储蓄率依然稳定,实际上有部分人有超额储蓄,通过国内市场融资,支持一带一路发展融资能力相当大。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下行,地方卖地收入减少,财政赤字在提高,中国省市县最终连着中央财政,不可能大幅度申请财政资金给相关海外项目提供更多优惠条件。
关于近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资金困难,解释,有一部分项目出现偿付困难,有些困难并非项目本身造成的,有部分是因为三年疫情造成项目拖延,很多技术人员,设备都无法到位。对此G20作出了还债倡议和,但长期来看债务减缓也没具体解决问题,后面项目还得还钱。如果债务重组和减计,会对银行造成影响,对目的国、相应行业的各种评级就会降低。至于损失是否可以算为政策性,是否应该财政给予补偿,也存在争议。
他表示,早期有些项目对方要求美元融资,对人民币不一定感兴趣,有时候获得美元都是用发人民币债的方式,在市场上换美元。也有项目少量发美元债,但比例比较低。
他进一步称,现在情况倒转,欧美通货膨胀,融资成本变高,所以用人民币支持海外项目有一定吸引力,资金成本更低。此外,项目确定后,中方有项目执行能力和施工,材料设备方面的优势,比较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大量基础设施项目被中国公司拿到,对中国宏观经济有好处。目前国内内需有所不足,怎么去落实“一带一路”的融资,特别是需要更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一带一路,是未来方向。
关于“债务陷阱”的说法,补充称,这说法有很多可疑之处。“但也不能小视债务陷阱对‘一带一路’项目发展融资影响。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来自中国方面的融资,有所担忧。总的来讲,大多数国家能认识清楚这种问题。”他说。